1. 首页 > 生活

造成洗涤事故的因素

1.丢失事故

丢失有多种原因造成:进厂数量不准确;衣服品牌、颜色、款式与洗衣单上不相符;附件挂错;出厂抄号时单号写错;套袋时一套二件未发现(无标号出厂)。

2.破损事故

衣物的破损主要原因:订书钉未压死划破;未关好水洗机门夹破;洗涤时拉破;面料不牢在洗涤时烊破;漏检客户不承认(例如,烟洞等);虫蛀破(隐性)。

3.分类不当

由于洗涤人员缺乏辨别能力及责任心不强造成,对衣物面料没有进行仔细的检查分类;还有一些服装的洗涤标识错误,没有分辨出来,洗后无法找到厂家,只能承担责任。

4.操作不当

洗涤人员没有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识别不了面料的特性,把不能干洗的拿去干洗,不能烘干的衣服拿去烘干,从而导致面料缩水、损坏,造成赔偿事故。洗涤人员在处理一些比较特殊的衣物时,一定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操作,而且要做到胆大心细,不要盲目的去做。

5.漏检漏验

漏检、漏验是营业员与洗涤人员极易发生的现象,也是顾客投诉较多的问题,有的是因工作繁忙造成;有的是缺乏责任心造成;也有的是因为光线不足辨别不清造成。收衣与洗涤人员都要做到更细致一点,检查把关严一点,这类问题是可尽量避免的。(这类情况如果顾客不承认,去消协上法院对我们不利,因为凡事都讲证据)

6.服装面料混搭

羊毛制品、真丝、混纺制品服装在衣领、袖口、贴边、口袋等部位,有镶饰品或包着人造革边,而洗涤标识只能干洗,不可水洗,经干洗后饰品易溶化;有的是用喷染工艺,色牢度不过关,经洗涤后颜色易脱落;有的是用高温压上去的,而且标识注明一定干洗,但经干洗后人造革发生脆化易脱皮;还有些是两种面料搭配在一起,面料相互串色;还有一些是采用玻璃饰品,而且是无法取下,在洗涤过程中易碎。镶皮面料:棉布夹克、领子、口袋是真皮的,皮洗后容易掉色,真皮与纤维接缝处容易搭色、浸色,恢复起来难度大,容易导致洗涤事故的发生。

7.标识误导

有的植绒衣服洗涤标识为干洗,但经干洗后植绒面料易脱绒,而且无法修复,这属于标识的错误。在洗涤此类衣物时可采用水洗方式进行。

8.污渍问题

动物油、植物油、蜡油、矿物油造成的污渍,这些污渍一旦沾染就相当牢固,用洗涤剂不能去除,必须用化学处理剂使之溶解,再进行洗涤才能清除掉。含有色素的油脂造成的污渍,包括油漆、油墨、彩色油、印台油、圆珠笔油等。清除这类污渍,比清除无色脂肪类污渍困难得多。特别是沾染后没有及时处理,时间久了色素分子钻入纤维内部,与纤维结合起来去除更难,许多污渍如血迹、酱油迹、蛋白类污渍经过高温处理后,易变成极难或无法去掉的污渍。收取此类衣服时我们就要交待顾客洗后效果,面料可能会发白,有印记尽量洗等,洗衣单据上一定要注明。

9.内外衔接不到位

这类问题引发的纠纷事故,主要表现为岗位之间衔接沟通不好。门店营业员给顾客承诺的信息没能有效地传递到下一个岗位,如顾客要求干洗,洗涤人员判断面料水洗方式更干净,但水洗会出现缩水、变形等现象,很明显是岗位之间缺少沟通,信息得不到有效传递。

例如:某店收到顾客送洗一件白色毛料女上衣,收时特别脏有黄渍,洗涤标识注明只能干洗,不能水洗。

避免措施:

a、营业员在接收有特殊要求的衣物时,要交待洗后效果并在标签上注明,提示洗涤人员,按要求操作。

b、洗涤人员对面料要有判别能力,按标签上的要求进行洗涤,对洗后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衣物,应通知门店,经顾客确认后再洗涤。

10.维权意识

我国对于洗涤行业的法规正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完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如果营业员在收发过程中没有对衣物进行检验或没有将某些衣服的洗后效果在取衣凭证上标注清楚,也会导致洗衣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本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 帖子哥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tiezige.com/life/77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tw2015

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